那日收到一本装帧十分时尚的杂志,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不上市出售的所谓“民刊”。铜版纸,大开本,彩印图文。从外观和形式上看,它和我常收到的各式自行印刷又免费赠送的出版物并无太大的差别。出格的是它的刊名:《垃圾文学》。《垃圾文学》有一条很大的副题————“就要叫你不舒服!”为了不让我这篇短文因为引用了其文字,也让你恶心难受,我就不介绍它的内容了。大概正是这些叫人看了不舒服的图片与文字,给眼睛强刺激,所以,这本小小的印刷品,曾在一些非主流的媒体上,一度(大概有半个月)成为报道的热点。 眼下在文学青年圈中流传的这些“非卖品”,“民刊”不能说完全是非意识形态的“纯文学”,比拼“先锋”,标榜“前卫”,以先锋和前卫为目标的“民刊文学”,我个人倒以为,更多地具有“小资产阶级”趣味中反叛的成分。 “小资”有各式各样的理解,比方说职业是“白领”,行业最好是“外企”,学问最好是“大本”,女性最好是“独身”……同样地,对于“小资”来说,它们充当文学最重要的一个支撑面————这是自己掏钱买文学读物的群体。因此,小资们有自己的洁身自悯的“张爱玲”及她的最不纯洁的汉奸《今生今世》。因此,小资们有最侠义情肠的金大侠以及最难读懂的《借我一生》。在“小资”共同集资推出一期又一期“畅销书排行榜”之余,对小资趣味抱着逆反心理的“另类”知识分子和“草根”民间写作者们,他们对商业文化的捧场声和嘘声,同时出现在文坛上,呈现着先锋和前卫的姿态。 从精神贵族变成身体写作,从身体写作直接指示为下半身,从下半身写作再下降为“垃圾文学”,这是最形象的“世风日下”。但是如果我们以此观察文坛甚至观察文学的动向,就会再一次陷入“狼来了”的怪圈中。中国的文坛成熟了,成熟的标志之一,就是垃圾文学只是成为媒体的“本周热点”,而不再是文坛的动向报告了。 现代都市从另一个角度讲,就是把人类创造的财富变成“最大的垃圾车间”。我们日渐承认这一事实,因为有证据:我们为了看一段电视必须看十分钟垃圾广告,而比广告更垃圾的电视剧每年生产量已经达到一万集……于是,今天我看到这本《垃圾文学》,我想到一个惊叹号:在这个拼命追求财富也玩命消费财富的时代,不与毒品为伍,不难!不与垃圾为伍,还真不易啊……(叶延滨)
|